花蓮縣豐濱鄉的石梯坪是一個面積極大的海岸階地,縱長約2公里、寬約600公尺,微傾斜,向海突出,清光緒三年,吳光亮率兵於此,因見突出海面的巨岩層層如梯,故名為石梯,而路上平坦處則為石梯坪,北端內凹成澳,稱石梯灣。
耆老說:「孩子啊… 你要聽懂土地,它會回應你。」耆老用「聽懂」這個字眼有者深遠的意義,俗語說願意傾聽是智者,是大自然的學習者。原住民對土地的情感有如身體的血液般,也許族人們不知道世界的變化,但土地卻是唯一的知曉,其世代的開墾故事,使然是子孫們的根源。然而時代快速的變遷,迫使部落人追逐主流社會的生活模式,族人與土地的關係也逐漸地在轉變。經過幾十年,生活在以為是的繁華世界,終究是飄渺與虛無,內心裡的騷動,終於讓田埂裡原有的腳慢慢移動了。隨著部落水圳修復的完成,我們也重新思考人地之間的關係如何改變。當水源再度流佈這片土地,將為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二十年前族人們逐漸休耕後,從原本的數十戶 人家耕作,至十一年前僅剩兩戶。
隨後至今,石梯枰這片梯田已無人耕作,而後所帶來的影響是土地變賣,田階地上建築物工程的進行,原本綠油油的那片梯田取而代之的是,建築物、樓房、民宿、度假中心;也帶來了污染,垃圾,生態破壞。
又如何透過本計畫復育原具有生態、生活與生產價值卻已消失20餘年的阿美族傳統水梯田,並且讓這特殊的海岸生態與文化地理景觀可以用海岸阿美族的文化角度來詮釋,未來並將觀光路線與範圍擴大到整個部落周遭,讓部落的梯田景緻、原住民美食、部落特色等重新呈現、勢必會是一條具有生態、文化與遊憩價值的知性旅遊路線,並帶來另一股經濟力量,吸引部落青年回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