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日 星期日

水圳故事




在部落的傳統規範中,每逢插秧季來臨前,家家戶戶都要出1、2人,共同沿著水圳一路巡視到水源地,檢視與修補漏水的地方。由於巡護工作必須由至少國小四年級以上的人擔任,因此若家中大人忙於準備農事,就會指派孩子參與巡察水路。每當四、五十名孩子聚在一起巡水路時,是部落熱鬧與歡愉的時刻之一。除了插秧前的巡水路活動,為了維持水圳終日暢通,部落家戶在互助合作的精神下,有水田的家戶會委託沒有水田的族人定期巡視維護水圳與水源地,待稻米收成後,每戶再將收穫的一定比例交給巡護員,做為報酬。



「巡水路的沿途,我們可以抓到好多青蛙、田螺、泥鰍、鱸鰻等,搭配路邊採的野菜一起煮湯來吃,真是美味的享受。晚上又到處可以看到螢火蟲飛舞,抬頭數著滿天的星星,生活好愜意,」舒米回憶說,從這樣自然的水田環境下所種出的稻米,煮起來特別的清香。



一早石梯農民聚集在達魯岸,每位農民必須攜帶一根漂流木,由早期水路管理人員說明分配的fakeciw制度後,管理人翻出已保存20年fakeciw的登記本,開始為每位農民劃出出水孔,計算方式:1分地只少1寸的出水孔,2分半=2寸出水孔,以此類推。


一時間達魯岸熱鬧起來,大家爭相提議討論現代版的分配方式,例如不作農的農民,不配給水權,因為有的土地早已放棄耕作,有的賣掉了或已有建築物,賣掉的土地,原有分配的fakeciw該如何處置,如安早期的分配,是否可將水權重新分配等等。站在一邊的我請求提議,無論不耕作或賣掉,原有的水權仍舊存在,這次復育主要目的是希望大家都可以種植水稻,恢復是重點,請大家一定要明白,最後以表決順利方式進行。現場一群從未有耕作經驗的我們,這次是難得且值得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