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梯坪的水梯田受限於面積小、土質軟,一般又重又大的機具無法進到田裡幫忙。因此無論耕耘機或插秧機,都只能採用手推式的小型機器。而為了對應短缺的部落人力,機器耕種又往往得進行更多的時日。
於是在人工插秧的熱鬧景況過去後,常常就只見推插秧機的農人,形單影隻地走在一片片的田間。
在手工插秧的兩天前,就已經看到嘎助大哥開始推著插秧機在田裡來回行走。前進的快慢,決定了秧苗植株的間距;需要憑農人的經驗,才能掌握適當的距離。但水梯田裡鬆軟的泥土,卻又更增加了插秧機的操控難度。
推插秧機必須穩定、不可求快。幾天下來在每一塊田裡來來回回的距離可累積至幾公里長。而機器時不時產生的失誤 - 如倒秧、漏秧,或間距過密 -,也都得再由人力來一一檢查補秧。
到了最後一天,天上從前一天的雨換上了暖和的太陽,在田裡走一陣就能讓身上冒汗。雖然上午沒有阿姨們能來幫忙,但也預估僅憑機器就能在中午前完成進行了三天多的插秧工作。
但意外總是無預警地發生…
機器突然卡在田邊。嘎助大哥即使查到了是下方繩子斷裂,石梯坪當地卻不容易找到材料修繕更難以找到師傅來修理。
眼看昨天還鮮綠的秧苗,還沒在田裡的,此時已經漸漸被曬得泛黃無力了。
頂著大太陽,嘎助大哥跟吳明和大哥只好站在田埂上著急地透過手機找尋師傅。一通又一通,等終於找到人,師傅卻又不巧地在別處,等忙完後才能先去光復買材料才能來修理插秧機。
預計時間?不知道,只能等。乾瞪眼也不是辦法,只好將機器半途而廢的田地重新回歸手工插秧,好安撫等待的著急心情。
太陽越來越大,看來又只能先吃中飯了。
吳大哥挑著捲苗去為插秧機"補貨" |
嘎助大哥推著插秧機,連續赤腳踩在田裡好幾天了 |
腳印帶著機器痕跡往前方延伸,一幅頗具趣味的畫面 |